按食品分类青年骨干人才培养
2015年食品评估中心跨部门组建了22个分类食品技术研究团队,现共有182名团队成员。计划通过4-5年的时间,围绕各分类食品,为中心培养储备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科研人才。
小组成立以来,小组全体成员运用各自的业务知识和研究方向积极开展活动,通过文献学习、专题讲座、实地调研、参与实际工作等形式,系统学习和掌握各类食品的相关历史、基础知识、生产原料、生产工艺、标准情况、危害及风险,最终促进小组成员在相关食品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形成按食品分类的科研“智库”,能够及时为中心相关工作建言、献策,提供支持。
两年来,各小组按照工作计划开展了系统性学习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参加培训、专家咨询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
集中培训,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
短期交流,参加与目标分类食品相关的学术会议。
现场学习,赴大中型食品企业实地调研。
信息收集与整理。
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了学习氛围,拓展了视野,也推动了各项科研产出:
出版与目标分类食品相关的科普读物。 如:焙烤食品团队汇编形成《焙烤食品行业现状概述》;食品添加剂团队出版《食品添加剂标准汇编》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速查手册》2 部作品。
申报与目标分类食品相关的科研课题,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如:食品包装材料团队成员获2015 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 项;菌种及其制品团队成员获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1 项,发表文章2 篇;乳及乳制品团队成员发表相关SCI 收录论文3 篇。
提交与目标分类食品相关的专题研究报告。 如:饮料团队提交了2015 年茶叶中农药残留监测报告、2015 年茶叶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报告、中国居民茶叶中铅、稀土元素和氟暴露风险评估报告等。
完成与目标分类食品相关的标准修订、制定工作。如:菌种及其制品团队完成了5 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即《食品用菌种生产卫生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酸菌检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双歧杆菌的鉴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霉菌和酵母计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常见产毒真菌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