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欢迎您! 加入收藏 | 邮箱登录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新闻 > 研究成果 > 正文
站内搜索
 

我国常见有毒蘑菇基因组DNA ITS序列的条形码物种鉴定研究进展

来源:微生物实验室  日期:2017年12月14日  人气指数:116229

野生蘑菇由于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作为一种天然食品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但是由于老百姓区分不清食用蘑菇和有毒蘑菇,每年都有大量因误采误食毒蘑菇而导致的中毒事件发生,毒蘑菇中毒已成为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自2015年以来对我国常见有毒蘑菇进行了采样及物种鉴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5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成功建立了针对我国常见有毒蘑菇基因组DNA ITS序列的条形码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对有毒蘑菇残片进行物种鉴定,突破了形态学鉴定的局限性,数字化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数据库,统一的操作程序,使中毒食物样本的鉴定实现非专家、标准化和数字化,为中心开展有毒蘑菇的风险监测、评估、标准制定提供了技术储备。在此基础上与中科院微生物所菌种保藏中心合作,在我国湖南、湖北、广东、贵州、云南、四川、重庆等7个省市收集鹅膏属有毒蘑菇标本100余份并进行了物种鉴定。

此外,为更好地开展我国常见引发中毒有毒蘑菇的物种鉴定工作,提升评估中心及各地方疾控对毒蘑菇鉴别能力,获取我国常见有毒蘑菇的分布数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于2016年、2017年连续2年面向全国省级疾控中心召开了有毒蘑菇物种鉴定技术培训班,从理论讲解到实验室检测操作,现场对一份来自江西的中毒样品进行了鉴定,为方法在全国的推广和使用起到了较好的推动。2017年至2018年联合云南、贵州等4个蘑菇中毒高发省份开展了“常见有毒蘑菇种类调查”项目,该项目已经顺利启动。

目前,基于上述工作初步构建了毒蘑菇的标本库和基因数据库,为开展毒蘑菇相关检测技术研究、制定我国常见剧毒蘑菇鉴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工作提供资源储备,并将为食物中毒事件中毒蘑菇的鉴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基于前期的工作积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正在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子课题《有毒蘑菇基因分型及毒素检测技术研究》申报。

 

  • Copyright©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24162号
  •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 电话:52165518 传真:5216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