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鲀毒素检测及河鲀鱼鱼种鉴定研究成果
来源:微生物实验室
日期:2017年12月14日
人气指数:114407
河鲀鱼自古以来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传统美食,但是部分河鲀鱼体内含有剧毒的河鲀毒素(TTX),一般的家庭烹饪很难破坏。因此,食用或误食有毒河鲀鱼而引起的TTX中毒历年来是我国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的主要死因之一。近年来各种鱼类加工产品的数量逐渐增多,而其中是否混杂含毒素的河鲀鱼引起关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已无法满足食品安全领域对于鱼类加工产品中河鲀鱼种及中毒样品的鉴定、溯源分析及源头控制。基于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自2012年以来逐步开展了河鲀毒素检测及河鲀鱼鱼种鉴定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2-2015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动植物源食品中内源有害物精准检测技术”课题任务6“鲀毒鱼物种鉴定及河豚毒素检测技术研究”的支持下,基于前期多年积累的河鲀鱼样本,成功建立了针对东方鲀属和兔头鲀属河鲀鱼DNA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及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条形码鉴定方法。随后采用该方法对2010年、2013年在北京、厦门和青岛采集的156份烤鱼片样品进行了鱼种鉴定,约有25%的样品检出含有河鲀鱼成分,该检测结果作为政务信息上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同时,通过不断收集相关鱼种进行检测,逐步建立了河鲀鱼鱼种基因数据库。2015-2016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鲀鱼 DNA条形码鉴定及河鲀毒素在鱼种间分布差异的遗传基础研究”的资助,针对我国常见河鲀鱼COⅠ基因数据库,开展了不同河鲀鱼种属间遗传距离的研究,为研制河鲀鱼鱼种DNA条形码鉴定方法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此外,还开展了河鲀毒素的ELISA、小鼠生物法及液相色谱法等检测方法研究,2014-2015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持修订了GB5009.20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目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针对鱼类及其制品中河鲀鱼成分建立了河鲀毒素联合DNA条形码鉴定方法的立体化检测平台,形成了标准化操作程序,构建了河鲀鱼基因数据库并不断完善。同时,基于前期的工作积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正在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的《有毒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技术研究》的子课题《鲀毒鱼DNA条形码鉴定及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