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杂志上发表玉米赤霉烯酮膳食暴露与内暴露水平相关性的研究论文
日期:2022年09月15日
人气指数:12397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在国际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20, 142: 105852)上发表了题为“Human dietaryandinternal exposure to zearalenone based on a 24-hour duplicate dietandfollowing morning urine study”的学术论文。
玉米赤霉烯酮(ZEN),广泛污染于玉米、大麦、稻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并随粮食制品、饲料和动物制品迁移到人体。玉米赤霉烯酮具有类雌激素活性,并具有潜在肝毒性、免疫毒性和基因毒性。
本研究基于膳食研究和生物监测,首次对同一人群ZEN的内外暴露进行了全面评估。研究采集了199名健康志愿者(4-80岁)的双份饭样本及次日晨尿样本,用高灵敏、高通量的LC-MS/MS方法对ZEN,ZAN,α/β-ZEL和α/β-ZAL进行了分析。分析了ZEN膳食污染水平和主要膳食来源,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的种类和水平。分别计算人群总体内外暴露水平和相关性,并详细探讨了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暴露差异。
ZEN 在膳食样本中的检出率为 59.8%。结合消费量数据计算,ZEN 的估计每日摄入量 (EDI)占 EFSA 规定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 (TDI) 的 10.2% 和JECFA设定临时最大每日可耐受摄入量 (PMTDI)的5.1%。小麦是 ZEN 暴露的主要膳食来源,占总暴露量的 80% 以上。儿童的 EDI 最高。在尿液样本中,分别测定酶水解前后游离型ZEN生物标志物(fZEN)与ZEN 生物标志物总量(tBM)。结果表明大部分 ZEN 以结合物形式排出。在所有年龄组中,青少年的 ZEN 生物标志物排泄量最高。膳食暴露与内暴露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两种方法得出的ZEN暴露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指导值。
本研究是首个基于同一人群的ZEN膳食暴露与人体内暴露比较研究,证明了ZEN内外暴露之间的显著相关性。通过人群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组的 PDI/EDI 之比存在显著差异,揭示了不同年龄间ZEN排泄能力和代谢模式的差异性。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412020318079